發展融資必須擺脫援助

隨著傳統捐助方削減對外援助預算,發展中國家必須調動更廣泛的融資來源。國家開發銀行、主權財富基金、債務互換和公私伙伴關係可以支持可持續投資並幫助減少燃料貧困。北京 – 過去一年,傳統捐助方大幅減少了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承諾。美國等一些國家實際上已經取消了援助計劃。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2024年成員國提供的官方發展援助(ODA)下降7.1%,這是六年來首次年度下降。金融投資者無法永遠從自滿中獲利 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民主與保護生計的案例 Robyn Beck/法新社 via Getty Images 穩定幣會維持美元主導地位嗎? Vernon Yuen/Getty Images 這種趨勢並不局限於少數主要捐助者。在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DAC)的33個成員國中,有22個國家削減了援助預算,只有四個國家達到了聯合國將國民總收入的0.7%用於官方發展援助的目標。由於主要發展援助委員會捐助者已宣布進一步削減開支,來年的前景幾乎沒有改善的希望。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暫停了大部分對外援助,並解散了國際開發署(USAID),該機構浪費了美國政府的大部分援助資金。與此同時,英國計劃到 2027 年將援助支出從占國民總收入的 0.5% 減少到 0.3%。歐洲和北美的類似限制正在重塑國際援助,擾亂人道主義和氣候計劃,並在衛生、教育和清潔能源等關鍵領域造成資金缺口。在我們 2017 年出版的《超越援助》一書中,我們敦促發展中國家政府減少對外國援助的依賴,這不僅是因為外國援助正在成為一種不可靠的融資來源,而且還因為其他更好的發展融資方式越來越多。這個消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急。隨著對援助的依賴變得不可持續,國際社會必須調動更廣泛的融資來源來支持綠色和可持續增長。這包括國家開發銀行、產業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公共市場的機構投資,以及債務互換和公私伙伴關係(PPP)等創新機制。這些工具可以釋放國家資源,吸引長期投資者,並在公共目標和私人資本之間創造協同效應。股權投資提供了一個有希望的機會,可以吸引非傳統發展夥伴,同時減少發展中國家對債務的依賴。政府投資基金、公共和私人金融機構以及其他私人實體可以通過入股公營企業、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或加入PPP模式參與這一進程。這種參與不僅減輕了債務負擔,而且改善了公共資產的績效和管理。作為政府資助和使命驅動的機構,公共開發銀行(PDB)有潛力為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的綠色和可持續投資提供耐心資本。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建立的公共發展和金融機構開創性數據庫為基礎,未來的研究可以找到利用這些機構推動低碳增長的有效方法。為了滿足全球南方經濟體不斷增長的需求,近年來,發展夥伴越來越多地採用價值鏈方法來實現綠色轉型。這一戰略有利於低碳技術轉讓、數字創新(包括服務貿易)傳播和工業現代化,使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快向可持續發展轉型。實證研究支持這種方法。這項涵蓋 139 個國家的分析顯示,按照將綠色和低碳原則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指令,參與國的碳強度(每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13 年至 2022 年間顯著下降。這些發現與最近的另一項研究一致,該研究表明中國向太陽能的擴張如何幫助非洲能源部門轉型。基礎設施和工業發展投資也可以產生積極的溢出效應。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證據表明,在二級行政區域(相當於直轄市)至少存在一個中資基礎設施項目與夜間亮度增加 5% 相關,而夜間亮度是衡量經濟活動的常用指標。在鄰近地區,亮度增加了10-15%,表明此類項目的效益遠遠超出了直接投資區域。這些結果凸顯了基礎設施投資的關鍵作用,特別是在能源和交通項目中。通過改善電力供應、可負擔性和連通性,它們可以減少燃料匱乏、加強公共服務並刺激服務欠缺地區的經濟活動。為了應對發展融資不斷變化的挑戰,傳統和非傳統捐助方和債權人都應超越援助,採取結合貿易、投資、基礎設施、綠色技術和數字連接(包括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多維戰略來支持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重要的是,這種合作應被視為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合作夥伴發揮互補作用,分擔責任。確實,一路走來也有過失誤。例如,中國在 2021 年之前對燃煤電廠的融資減緩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然而,當被認為是政策失敗時,這些結果可以幫助加強問責制並支持國際發展生態系統中的自我糾正機制。通過不斷學習和適應,全球合作夥伴可以建立更具彈性、包容性和可持續的發展融資框架。
已发布: 2025-10-31 15:1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