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後安哥拉:配額仍然存在,沒有下降
2023年12月,安哥拉宣布將退出歐佩克16年後震驚全球能源市場。這一決定是在生產配額問題持續數月的緊張局勢之後做出的。安哥拉的石油產量上限為每天110萬桶;這遠低於羅安達認為的公平水平。但在退出時,安哥拉的產量在8年內下降了近40%,從170萬桶/日降至110萬桶/日。下降的原因是地質和政府大量購買,而不是歐佩克:成熟油田正在枯竭,新投資已經放緩。離開歐佩克將帶來復甦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政府已從 2023 年 11 月起停止公佈官方產量數據,距離 2024 年 1 月生效僅幾週,但出口數據說明了一切。由於安哥拉國內煉油量很少(只有一家正在運營的煉油廠,產能為每天 60,000 桶),並且所有生產均在海上進行,因此海運量反映了總產量。 2022 年,即完整報告的最後一年,出口量(包括向羅安達煉油廠的交付量)與總產量之間的差異僅為每天 25,000 桶,自 2021 年以來出口量一直保持在 110 萬桶左右。取消配額並沒有帶來產量的任何增加,產量保持不變。相關:特朗普重新開放阿拉斯加北極保護區進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 其主要原因很簡單:安哥拉的生產井即將耗盡石油。已經開發的地區已經很老舊了,過去十年的適度勘探並沒有彌補資源枯竭。該國 20 個最大油田中只有 5 個油田的成熟度低於 70%。由埃克森美孚運營的旗艦 Block 15 Kizomba 綜合設施每天生產約 20 萬桶,但 85% 已耗盡。 TotalEnergies 位於 32 區塊的第二大 Kaombo 項目(約 15 萬桶/天)已達到約 60% 的成熟度。安哥拉的結構性問題主要是地質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因為水位下降率很高,而且水庫正在乾涸。當然,安哥拉的石油故事還沒有結束。許多海上區塊尚未開發,其他區塊的勘探尚未開始;這支持了國際運營商的利益。生產行業仍由幾家大型企業主導:BP 和埃尼於 2022 年成立的合資企業 Azule Energy 已成為該國最大的生產商,日產量約為 23 萬桶。國有石油公司 Sonangol 以近 20 萬桶/日排名第二,而埃克森美孚繼續運營 15 區塊的大型 Kizomba 綜合設施,TotalEnergies 在多個深水區塊保持廣泛的石油和天然氣投資組合。然而,隨著這些公司繼續保持安哥拉的石油供應,他們的投資卻在萎縮,而這一次油田的成熟並不是一個完整的藉口。該國的生產分成合同(PSC)要求政府進行大力干預,包括高額特許權使用費、嚴格的成本回收限制以及使國際運營商處於邊緣地位的高石油利潤率。多年來,金融結構阻礙了鑽探新井或重新開發成熟油田的熱情。到2024年,羅安達的政策制定者清楚地認識到:問題不在於歐佩克,而在於歐佩克。問題在於安哥拉自身的稅收制度。 2024年11月,ANPG(安哥拉國家石油監管機構國家石油、天然氣和生物燃料局)實施了增量生產法令,旨在將資本吸引回成熟的海上區塊和未開發地區。新規定將特許權使用費從 20% 降低至 15%,將 ANPG 的石油利潤份額限制在 25%,將成本回收上限提高至產量的 70%,甚至允許公司從失敗的油井中回收勘探成本。現在必須將英畝劃分為“成熟”或“欠發達”,以確保激勵措施針對老化資產。這些變化最終改變了投資者的情緒,而不是安哥拉退出歐佩克。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2025 年 9 月,雪佛龍簽署了下剛果盆地和寬扎盆地 33 區塊的風險服務協議 (RSC),該區塊此前僅因小發現而被埃克森美孚和 TotalEnergies 放棄。同年早些時候,TotalEnergies 實施了 Clov 三期項目,日產量增加 30,000 桶,並明顯意識到金融環境的改善。埃克森美孚和Azule Energy在新制度下擴大了現有租約:埃克森美孚的15號區塊已重新劃定,包括Mbulumbumba、Vicango和Tchihumba油田,這些油田都是小型油藏,可以連接到Kizomba FPSO,而Azule Energy則對31號區塊進行了類似的檢修。事實上,更友好的投資環境使殼牌在20年後重返安哥拉 缺席。 2025 年 9 月簽署了 33 區塊勘探的初步協議。新進入者也隨之而來:總部位於倫敦的 Afentra PLC(非洲能源轉型的簡稱)已收購 3/05 和 3/05A 區塊的股份,併計劃恢復自內戰(1975-2002 年)以來處於休眠狀態的寬扎盆地的陸上生產。這些交易標誌著羅安達後歐佩克戰略的相對成功:安哥拉重新獲得了主要運營商的關注,同時也吸引了利潤率較低的小型獨立公司。但上漲的性質凸顯了向上復甦的局限性。新活動的重點不是重大發現或前沿盆地,而是重新利用被忽視的資產並延長已經衰退地區的壽命。安哥拉可能已經重新獲得了隨意抽油的權利,但它主要是利用這種自由從廢棄的水庫中刮掉剩餘的桶。生產進展甚微,使得生產商更沒有理由增加國內原油供應。幾十年來,安哥拉只有一家正在運營的煉油廠:由 Sonangol 運營的日產 65,000 桶羅安達煉油廠和位於卡賓達的雪佛龍小型煉油廠。新的卡賓達煉油廠是 Gemcorp (90%) 和 Sonangol (10%) 的合資企業,經過長期拖延後,將於 2025 年 9 月投入運營。商業運營預計將於 2025 年底開始,初期階段主要生產柴油每天 30,000 桶,約佔國內燃料需求的 60%。第二階段計劃於2028年進行,計劃通過將產能增加一倍並增加汽油產量來滿足國內25%的需求。兩個主要綠地項目(日產 20 萬桶洛比托煉油廠和日產 10 萬桶索約煉油廠)由於建設尚未開始,仍陷入融資和所有權糾紛。兩年後,安哥拉退出歐佩克似乎是一個像徵性的姿態,而不是一個大膽的戰略舉措。產量保持平穩;出口沒有增加;成熟油田的下降仍在繼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唯一真正的進展(財政改革、恢復勘探活動和新合同)發生在退出之後,但原因與歐佩克無關。決定性的變化不是切斷與石油集團的聯繫,而是通過國內政策重建投資者信心。但當羅安達試圖開闢自己的道路時,時機再糟糕不過了。除了老化油田的成熟以及吸引新投資方面持續存在的挑戰之外,安哥拉現在還面臨著充斥著原油的全球市場。非歐佩克國家頁岩油和美洲海上生產的加速,不受歐佩克紀律的約束,導致供應過剩,預計至少到 2026 年中期將超過需求。由於缺乏大規模開發,安哥拉深水海上石油生產的平均盈虧平衡成本高於圭亞那和巴西(每桶 40 美元,而每桶 30-35 美元)。因此,尋求在安哥拉水域開展業務的高成本生產商面臨壓力,生產有意義復甦的希望正在消退。因此,安哥拉麵臨的挑戰既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地質回歸、投資者猶豫和全球市場負面動態的綜合影響。結果是一場糟糕的時機和糟糕的運氣的完美風暴。迄今為止,離開歐佩克並沒有帶來獨立,羅安達在面對經濟衰退時只獲得了自治權。由 Natalia Katona 為 Oilprice.com 撰寫 Oilprice.com 的熱門閱讀:Oilprice Intelligence 在信號成為頭版新聞之前向您提供信號。這與經驗豐富的交易員和政治顧問所閱讀的專家分析相同。每週免費獲得兩次,您將永遠先於其他人了解市場變化的原因。您可以獲得地緣政治情報、機密庫存數據和影響數十億美元的市場傳聞,只需訂閱,我們就會向您發送 389 美元的優質能源情報。今天就加入超過 400,000 名讀者的行列。單擊此處立即訪問。
已发布: 2025-10-24 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