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認購量創四年新高,大額 IPO 重獲青睞
孟買:大額首次公開募股(IPO)通常會讓投資者感到冷淡。但到了 2025 年,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大的問題引發了強勁的需求。今年 500 億盧比以上 IPO 的平均認購次數約為 17.7 倍,是 2021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高於往年 8-10 倍的平均水平。今年迄今為止推出的六宗大型IPO中,有四宗堪稱重磅炸彈,認購量達到兩位數——LG電子印度公司(38.17倍)、Lenskart Solutions(28.35倍)、HDB Financial Services和Groww(各17.6倍)。 Hexaware Technologies 和 Tata Capital 的反應相對溫和,分別為 2.27 倍和 1.96 倍。 IPO 市場觀察人士表示,這是由流動性充足的機構投資者推動的。 機構廣泛的需求 “大部分認購(佔認購量的 75-80%)來自機構,”Kejriwal Research 創始人 Arun Kejriwal 表示。 “然後企業財務部和銀行財務部投資IPO。他們在上市第一天就退出。” 2021 年 IPO 的增長主要是由於 Nykaa 的認購量是發行股票的 81 倍。今年對 IPO 的需求基礎廣泛。現場活動 與小型發行相比,大型發行通常獲得較低的認購量,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發行都難以實現上市收益。一種理論認為,大額發行的股票供應量越大(尤其是定價較高的股票),上市的可能性就越小。這次,對規模更大的IPO的需求也更高,因為塔塔資本和HDB等許多公司在發行前就已經在非上市市場進行交易。 Kejriwal 表示:“這創造了一個參考價格,當它與 IPO 價格不同時,它為投資者提供了短期套利機會,並鼓勵他們競標 IPO。”2025 年這六次大型 IPO 總共籌集了約 6200 億盧比。根據 ETIG 整理的數據,2025 年迄今,84 次 IPO 籌集資金總計 12.9 億盧比。 “IPO 市場始終是牛市的一個功能,”Asit C Mehta 機構研究主管 Siddarth Bhamre 表示。 “當估值較高時,流動性就會轉向一級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追逐分配,認購數量就會上升。”選擇性策略商業銀行家表示,這種激增的原因是投資者更喜歡盈利、經過驗證的企業,而不是有風險或未經檢驗的想法。 “2025 年 IPO 週期告訴你,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並沒有降低,而是變得更加明智,”Motilal Oswal Investment Advisors 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 Amit Ramchandani 表示。 “‘過度’階段已經讓位於選擇性:投資者願意為規模、盈利能力和品牌主導的增長買單,而不僅僅是為了敘事。引人注目的是,即使是大型債券也得到了機構和 HNI 領域的深度參與,這表明流動性正在與洞察力相匹配。” 2021 年,除了 Nykaa 之外,Paytm 和 Sona BLW Precision Forgings 等其他大型債券的認購量也幾乎沒有超過兩倍。 2022 年,LIC 發行的 2055.7 億盧比的債券被認購了 2.65 倍,而 Delhivery 則認購了 1.33 倍。 2023 年沒有任何發行規模超過 500 億盧比的 IPO。 2024年,牛市幫助推動了Bajaj Housing Finance(49.97次)和Vishal Mega Mart(20.47次)IPO的投資者需求。 Equirus Capital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銀行業務主管Bhavesh Shah表示:“投資者對具有顛覆性模式的企業的偏好發生了強烈轉變。” “投資者不想支持模仿公司,除非它們是類別領導者。” 沙阿表示,雖然機構投資者仍然引領著首次公開募股的需求,但散戶參與已變得更加知情和一致。
已发布: 2025-11-14 00: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