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的許多反烏托邦虛構未來
電影、電視和書籍以不同的方式描繪了紐約的未來——而且它往往看起來相當悲慘。為什麼一座擁有850萬人口、文化繁榮、金融機構、媒體和時尚林立、標誌性建築林立的城市,卻總是陷入如此混亂的境地?紐約在世界的想像中佔據著巨大的地位。 “紐約不是首都,”E. B. 懷特 (E. B. White) 在他 1949 年的文章《看紐約》中寫道。 “但這就是成為世界首都的道路。”如果你是一名作家或導演,希望創造人間地獄,為什麼不從世界首都開始呢?雖然也有其他城市陷入嚴重的未來危機的例子——例如《人類之子》(2006年)中的倫敦,或奧克塔維亞·巴特勒的《播種者的寓言》(1993年)中的洛杉磯,但很少有城市像紐約一樣遭受如此多可怕的虛構命運。 (實際上,洛杉磯在斯派克·瓊斯 2013 年的電影《她》中實現了現代化,擁有強大的交通系統和優雅的建築。)每個時代對紐約的反烏托邦描繪都是基於它所面臨的焦慮。 “每一代人都必須將不同的問題投射到這座城市上,”2010 年出版的《城市的終結》一書的作者馬克斯·佩奇 (Max Page) 說,該書記載了這座城市被虛構摧毀的各種方式。 “無論是核戰爭、二戰後時期,還是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城市危機,每一個都會產生一整套圖像。”佩奇的歷史比這本書要早得多,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當時關於紐約未來的預言出現在繪畫、漫畫和書籍中。但 20 世紀頭幾十年電影的發展使這些圖像向新的、更廣泛的觀眾開放。當然,紐約曾多次被天上墜落或攻擊的物體摧毀:《深度撞擊》和《世界末日》(均為 1998 年)中的彗星和小行星; 《世界大戰》(廣播 1938 年,銀幕 2005 年)和《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2008 年)中的外星人;最近,或許有些可笑的是,盧娜在《月落》(Moonfall,2022)中。最後一集以裝飾藝術克萊斯勒大廈的頂部飛過空中而結束。幾十年前,即 1933 年,也就是金剛登上帝國大廈的同年,鮮為人知的電影《洪水》預言了這座城市在不久的將來的可怕而壯觀。一系列全球性災難最終抵達紐約市,導致了原特效團隊所能製造的所有混亂:自由女神像被海浪淹沒;地平線正在崩潰(一次又一次);經過 10 分鐘的屠殺後,同一座帝國大廈倒塌了。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馬丁·斯科塞斯電影學教授達納·波蘭 (Dana Polan) 表示,紐約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一座建立在破壞之上的城市”。 “你在城市中漫步,不斷地看到新建築在以前的建築所在的地方拔地而起。”幾十年後,洪水和其他自然災害將作為虛構的城市破壞手段捲土重來。在《人工智能》等電影中,紐約市部分或全部處於水下。人工智慧. (2001 年;海平面上升),《紐約 2140》(2017 年;同上)等書籍,以及《蒼穹浩瀚》(2015-22;生態崩潰和許多其他可怕的東西)等電視節目。快進到戰後時代,在這座城市的虛構結局中,爆發了新的警報:核戰爭。 《肉體與魔鬼》(1959)中,一團放射性塵埃殺死了數百萬人後,哈利·貝拉方特在荒涼的後世界末日時代廣場漫步。 “可怕的不是我們看到人們死去,”波蘭說。 “問題是,我們看不到人們死亡。恐懼不是對死亡,而是對孤獨。”為了拯救一座瀕臨破產的城市,悲觀主義已經變成了城市枯萎。這一類別中的第一本是《Soylent Green》(1973),它以其核心謎團和揭示而聞名:2022 年人口過剩和過熱的城市人口的主要食物來源是“人”,查爾頓·赫斯頓徒勞地向冷漠的人群喊道。和《Soylent Green》一樣,《勇士》(The Warriors,1979)也傾向於露營。另一個現實紐約是一個災區,是無數當地幫派的家園。兩年後,以 1997 年為背景的《逃離紐約》(1981 年)將這座城市的反烏托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開場白寫道:“曾經偉大的紐約市變成了全國最高安全級別的監獄。” “規則很簡單:一旦進來就不能出去。”總統被綁架,關押在一座島嶼監獄中,最終被戴著眼罩的庫爾特·拉塞爾釋放。曼哈頓正在腐爛。 1976 年,比利·喬爾發行了一首罕見的反烏托邦流行歌曲“邁阿密 2017(百老彙的燈光熄滅)”。歌詞道出了當時的悲觀情緒:“我看到腳下的廢墟/你知道我們幾乎沒有註意到它/我們在 42 街一直看到它。”最近,加里·施泰恩加特 (Gary Shteyngart) 2010 年的小說《超級悲傷的真愛故事》創造了近未來的紐約,其中這座城市(和國家)因經濟動盪和社交媒體的主導地位而崩潰。情況如此糟糕,以至於時尚都集中在斯塔滕島。早在新冠大流行之前,虛構的病毒就摧毀了紐約。在以 2012 年為背景的《我是傳奇》(2007 年)中,威爾·史密斯與他忠實的德國女友共享整個城市。一個牧羊人和數千隻只在晚上才出來的飢餓殭屍。 2016 年發布的熱門遊戲《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讓玩家體驗到以曼哈頓為背景的類似場景。儘管如此,這些衰落的肖像背後是否也隱藏著愛呢? “我意識到它們是某種奇特的情書城市,”佩奇說。 “如果我們對這座城市消失感到高興,那麼可能就不會對此產生幻想——幻想失去這個地方會有多可怕。”
已发布: 2025-10-20 10:00:00
来源: www.nytime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