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Atlas 能否讓人們再次關心瀏覽器?

OpenAI 不滿足於每天有數億用戶通過請求和對話轟炸 ChatGPT,它希望進一步將自己融入到我們的數字生活中。本週,該公司發布了 Atlas,這是一款人工智能驅動的網絡瀏覽器,希望能夠挑戰傳統公司並得到大規模採用。 Atlas 是近幾個月上市的眾多人工智能瀏覽器之一。人工智能反應系統 Perplexity 擁有 Comet。 Opera 是 Mozilla Firefox、Google Chrome 和 Microsoft Edge 的較小歐洲競爭對手,它發布了 Neon,它擁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功能。根據 Statcounter 的數據,OpenAI 比大多數競爭對手更有可能取代 Google Chrome,約 70% 的網絡用戶都在使用 Google Chrome。但目前還很難看出 Atlas 如何能夠吸收 Chrome 的主導地位。 “讓人們更換瀏覽器很困難,”開放市場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約翰尼·瑞安(Johnny Ryan)說,他研究了用戶如何選擇不同的數字服務。當然,OpenAI 有充分的理由充滿信心。 ChatGPT 因其新的交互性而在幾週內取得了成功。 OpenAI 今年早些時候緊隨其後,發布了備受爭議的視頻生成器 Sora 2,該產品在五天內吸引了 100 萬用戶。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網絡瀏覽器顯然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如果您不太精通技術,那麼事實是網絡瀏覽器是一款實用的軟件,旨在讓您從 A 點到達 B 點: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站。只要它不會損壞您的設備,大多數人都會對其性能感到滿意。在 Statcounter 網絡瀏覽器 15 年的註冊歷史中,有兩種​​瀏覽器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 2012 年之前,該瀏覽器一直是 Internet Explorer,自世紀之交以來一直如此,當時它佔據了 80% 至 95% 的市場份額。但隨著競爭對手開始提供更好的功能和更好的服務,Internet Explorer 的全球主導地位開始減弱。在歐洲,2009 年與歐盟委員會達成協議,要求微軟向用戶提供“瀏覽器選擇”屏幕,讓他們知道存在 Internet Explorer 的替代品後,對 Internet Explorer 的需求急劇下降。儘管該公司沒有立即遵守這一要求,但在 2011 年和 2012 年開始實施該要求時,它們被 Google Chrome 所取代。那些在選擇瀏覽器時偏離平均水平的人通常是出於道德原因——例如,出於對谷歌過於嚴厲的用戶數據收集的不同意,他們更喜歡 DuckDuckGo 瀏覽器——或者出於對不同類型瀏覽器的個人偏好。 Opera 副總裁 Jan Standahl 表示:“網絡瀏覽器市場由三種主要瀏覽器組成,默認情況下,它們隨各自的操作系統一起提供。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人們在尋找不同的、更好的網絡體驗。”但除非出現明顯的性能問題,大多數人都會堅持他們所得到的。就我個人而言,我在 15-20 年前使用過各種瀏覽器,因為它們提供了當時革命性的工具,例如選項卡式瀏覽、更好的多媒體支持或通過擴展自定義體驗的能力。但今天的瀏覽器規模相當大:甚至 OpenAI 在 Atlas 營銷中所誇耀的人工智能集成現在在許多瀏覽器中也很常見。如果網絡瀏覽器運行良好,人們就會傾向於使用它。幾十年來一直如此。直到 2010 年代初期,Internet Explorer 多年來一直是市場領導者,因為它作為默認瀏覽器包含在 Windows 操作系統中,但沒有立即告訴用戶有替代品。 Ryan 指出,Atlas 的一個共同點是人們認為 Chrome 越來越不可靠。許多用戶抱怨其處理器會耗盡處理能力,而選項卡會快速耗盡設備的內存。 “隨著 Chrome 變得越來越糟糕,激勵措施就會增加,”瑞安說。但他指出,隨著人們普遍擔心人工智能對環境的影響,用戶可能會在使用如此依賴人工智能的瀏覽器時三思而後行。 “隨著人們越來越擔心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導致停電和缺水,人們真的會想轉向這款瀏覽器嗎?”他問道。


已发布: 2025-10-23 21:30:00

来源: www.fastcompany.com